月销全球前三背后,比亚迪用“技术利剑”树立中国品牌新样本

2024-09-20 来源:网络 阅读:1472

尽管在过去几年里,全球的乘用汽车产销量没有明显的增长,但中国新能源汽车却凭借持续的探索和深耕,呈现出逆势爆发的增长态势。

这其中,比亚迪的表现最为亮眼。相关销量榜单显示,今年7月比亚迪以31.56万辆销量跻身全球第三。放眼全世界,比亚迪的月销量仅次于丰田和大众,并将本田、福特、现代、铃木、日产等传统汽车巨头甩在身后,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版图中一颗冉冉升起的中国星。

在全球车市中大放异彩的同时,在国内,比亚迪上半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越上汽集团,位列国内主流车企第一。8月底比亚迪公布的2024年上半年财务报告更让人感到惊喜——其营收、利润、毛利率多项数据表现亮眼。上半年比亚迪总收入达到3011.27亿元,同比增长15.76%。净利润则达到了136.31亿元,同比大幅增长24.44%。

与此同时,轮传注意到,在研发投入方面,比亚迪稳坐A股研发之首,上半年投入了202亿元,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%,再创新高。这几乎等于长城、理想、吉利、长安之和,是长城的三倍、吉利的四倍。

更值得关注的是,这一研发投入金额比当期的净利润还高出约65亿元。数据显示,在今年上半年的研发费用排名中,比亚迪从53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脱颖而出,位列第一!

1600亿元让“技术利剑”更锋利

对于全球汽车企业而言,“技术创新”永远都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石。而对于新能源汽车这个细分市场来说,研发投入关系到企业的技术输出能力,也关系到一家企业的后劲儿,技术水平的高低更是直接决定了发展前景,甚至是企业的生死。

“在比亚迪,研发投入高于同期净利润是常态,也是基本操作”。截至目前,比亚迪在技术研发领域的投入已接近1600亿元,也正是这样真金白银地发力,比亚迪的“技术利剑”才会更锋利。

在深圳坪山区的比亚迪总部大厦内,有一面由比亚迪员工申请的技术专利组成的“专利墙”,墙上“技术为王,创新为本”八个大字显得格外瞩目。轮传了解到,目前比亚迪的研发人员超过10万人,在全球车企中位居首位。

显然,无论是满墙的专利还是全球领先的人才数量,比亚迪已经构建起了一条抵御市场波动的汽车技术“护城河”。也正是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和迭代,让比亚迪成为投入新能源领域最早、表现最好的汽车品牌。

在“技术利剑”的加持下,“云辇底盘”“易三方”“易四方”“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”“刀片电池”“e平台3.0”“璇玑架构”等陆续被比亚迪推出,成为打破市场现状,解决消费者用车痛难点的关键技术,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从技术平权到技术普惠,让更多消费者体验到电动化、智能化带来的美好。

名高引谤、树大招风。比亚迪的出色表现也遭到了一些无良媒体的恶意抹黑,这些人试图通过“负债”这一单一数据诋毁比亚迪,无疑是非常荒谬的。

在轮传看来,单看一家公司的负债而不考虑资产负债率无疑是不全面的。在评估公司的财务状况时,应该同时考虑负债和资产负债率以及其他财务指标等,以获得更全面的视角。要知道,从2011年至今,在过去的14年里,比亚迪有13年研发投入高于净利润,这样的努力,怎么能够视而不见?

更重要的是,“痴迷”技术研发的比亚迪,没有选择“技术独享”,而是选择扩大自己的朋友圈。前不久,比亚迪方程豹与华为乾崑智驾在深圳签署合作协议,中国两大科技巨头的强强联合,也让很多人看到了中国汽车行业乃至科技界持续发展的更大希望。

立足中国放眼全球,擦亮中国智造新名片

正是靠着技术领域长期坚持深耕和投入,比亚迪才能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牢牢占据主动权,旗下产品在这些先进技术的加持下,不仅在续航里程、电池安全、智能配置等方面表现优异,同时在造型设计、驾乘舒适性等领域也有明显的突破和进化。

立足中国市场的同时,手持“技术利剑”的比亚迪正加速“出海”的步伐。7月4日,随着一辆辆崭新的海豚驶出工厂生产线,比亚迪泰国工厂正式宣告竣工投产,同时这也是比亚迪第8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的历史性时刻。

8月底,欧洲经销商集团Hedin Mobility Group官网消息显示,其与比亚迪签署协议,拟将子公司Hedin Electric Mobility(即比亚迪汽车及零配件在德国市场的指定经销商)出售给比亚迪,该交易预计将在2024年第四季度完成。

今年1-8月,比亚迪海外销售新能源乘用车累计达到约26.49万辆,同比增长125.46%,实现翻倍式增长。截至目前,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已遍及全球88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座城市。除泰国外,比亚迪还在巴西、匈牙利、乌兹别克斯坦等国设有生产基地。

在轮传看来,随着比亚迪泰国工厂的投产,比亚迪出海战略再次提速。“技术为基奋当先”,比亚迪已在国内外市场用实际行动,树立起一个中国品牌的新样本,擦亮中国智造新名片。

相信在未来,会有越来越多如比亚迪一样的中国品牌,驶入出海“快车道”。中国汽车产业也将为推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可持续发展,助力全球汽车产业绿色变革,作出更大的贡献。


延伸 · 阅读